常熟位于江苏省东南部,紧邻上海、苏州、无锡等城市。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是一座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。这里物华天宝、人杰地灵,以其秀丽的山川景色、悠久的人文历史、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,素有“鱼米之乡”美称,是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,连续多年被《福布斯》杂志评为“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”。
常熟有着3000年文明史、1700年建城史,历史上因年年丰收而得名。常熟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,远有商周“让国南来”的虞仲、春秋“孔门十哲”之一的言偃(言子),近有清代“两朝帝师”翁同龢。常熟历史上出了8名状元、485名进士。在书画、音律、金石、藏书、戏曲等领域,更是才俊辈出、各领风骚,虞山琴派创始人严天池、画圣王翚(hui)、黄公望、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等一批伟大的文学家、艺术家就生活在常熟大地,谱写了常熟文化的华美篇章。当代常熟籍两院院士有王淦昌、张光斗、张青莲、翁宇庆、田禾等24位。社会科学界的著名人士有宗白华、钱仲联、戴逸、黄心川等。
常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,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,东倚上海,南接苏州,西邻无锡,北枕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,是上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。全市辖9个镇、2个街道,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级高新区各1个,1个中国常熟服装城,1个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,市域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,户籍人口107万,常住人口151万。
改革开放以来,常熟抓住了发展乡镇企业、开放型经济、民营经济和城市化四次机遇,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。全市拥有私营企业3.6万家、个体工商户9.7万户,外资企业1200家,累计民资、外资注册资本分别达到1459亿元和132亿美元,在全省名列前茅。近年来,常熟加快产业转型升级,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、先进装备制造、纺织服装等三大主导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、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节能环保等五大新兴产业。两大整车产值迅速增长,丰田汽车研发中心成果丰硕,汽车制造业产值增速达49.9%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,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%,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90.3%,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初见成效,常熟都市农业通过科技部首批“星创天地”备案。常熟商贸发达,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.7%,超过GDP增速,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58%。常熟服装城列入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单位。